沈阳市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市盟务 > 沈阳市盟
【聚焦两会】民盟沈阳市委员会“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主题教育系列报道(十一) 良法善治开新篇 文脉传承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4/4/3 10:28:09) 点击:18次 作者:民盟沈阳市委 签发人:王东  【关闭】
       为深入学习两会精神,深刻缅怀民盟先辈精神,继承民盟优良传统,巩固“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成果。3月30日民盟沈阳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王东带领部分骨干盟员先后赴中国民主同盟传统教育基地--潘天寿纪念馆,全国普法宣传教育基地--“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展相关学习活动。
      潘天寿先生于1957年加入民盟,曾担任民盟浙江省第二、三届委员会委员。他是20世纪中国画大师,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中国画现代教育的奠基者。潘天寿纪念馆,是他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建于上个世纪40年代,房屋内保持着潘天寿一家在此居住时的原状,在房屋的客厅,放着画桌,书柜和绘画用的工具,另一间房间里陈列的有潘天寿青年时代读过的进步书刊和自己家纺织的粗布衣服,他衣食简朴,不嗜烟酒,生活极有规律。 
     纪念馆二楼是潘天寿作品陈列馆,三个展厅陈列着潘天寿各时期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他作画极有魄力,而章法结构又极为坚韧严谨,沉静周密,能在险绝之中又见平稳,造成巨大的力量感和特有的结构美。潘天寿还常作指墨画,其特有的沉郁古拙之意,诚非毛笔画所能替代。他的不少代表作,都是指墨画成的。潘天寿直面现代之挑战,接续优秀传统之正脉,倡导“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力创沉雄奇崛、浩大刚正的画风,以其风骨遒劲、清朗明豁的宏章巨构,在千年中国画史中独树一帜。
 
     潘天寿自幼温厚笃实,勤奋好学,很小就能帮助家中砍柴、放牛、耘田。七岁进私塾,他热心于临摹小说插图,兴趣日益增进。十四岁,进入宁海县城的国民小学读书,偶得《芥子园画传》进一步激发了他对绘画的热爱。他下定决心:要一辈子研究中国画!十九岁,高小毕业。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第一师范,迈出了生活道路上关键性的一步。在浙江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潘天寿接触到了教育家经亨颐和音乐家、美术家李叔同等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潘天寿极为钦佩他们的品德和才学,这对青年潘天寿人生观的形成与确立,有深刻的影响。
     潘天寿先生五十三岁时,以热切期待的心情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他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在五十年代初,传统国画遭遇冷遇,国画系面临取消与合并。潘天寿出于一种高度责任感,向中共中央积极建议:“中国传统绘画,不能在共产党领导下中断”,“要抢救,要及时采取措施,让传统绘画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毛泽东主席在浙江听取相关工作汇报时,对民族绘画的虚无主义进行了批评,指出:“国民党都不取消中国画,共产党为什么要取消中国画?强调政治就不要国画了吗?政治工作就是要团结更多的人搞国画。”国画系得以恢复。1953年10月,潘天寿出席“中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接见。
     潘天寿把中国画绘画这门学科艺术,提到关乎民族和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高度,认为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一生光明磊落、朴厚正直、谦虚和蔼、淡泊寡欲、精研传统,为中国画现代教育及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盟员们又来到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参观学习,追寻这段鲜为人知的光荣历史。杭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地,这里也是全国第一家以宪法为主题的陈列馆。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主要由一幢平房和一幢二层楼房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共756平方米。踏上石梯,走进“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序厅的全貌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正前方毛主席伟岸的雕塑,左右两侧国家领导人关于宪法论述的浮雕墙。
      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宪法起草小组在西子湖畔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为1954年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西湖稿”起草期间,这里是毛泽东主席的办公室,办公桌、会议桌、方桌、书柜、陈列柜等都是当年使用过的原物。
      参观学习了这段宪法制定的光辉历史后,盟员们纷纷表示,了解第一部宪法起草过程,深受震撼。